书名:跳台滑雪上的中国
150
2024 / 12 / 04
郑钦文又赢了!
前不久的美网,尽管存在时差,仍有不少人深夜涌进直播间观看她的比赛,远远地为她加油。
她确实激发了全国人民对网球的欣赏。
不久前,尤其是在巴黎奥运会女单网球决赛中,她大显身手,直播市场份额一度超过50%。
在众多观众中,最特别的观众是一群来自湖北省京山市的孩子们。
因为很有可能,下一个郑钦文就隐藏在这些孩子之中。
这个预测是有根据的。这些孩子虽然年龄还小,但几乎每个人都手握几枚冠军奖牌,是中国未来网球的希望之星。
他们所在的湖北北京山是《卧虎藏龙》的故乡,被誉为中国网球之乡。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网球爱好者来到这里“朝圣”。
湖北北京山被誉为“鄂中绿宝石”。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也是全国唯一被中国网球协会授予“中国网球特色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
景山的网球氛围非常浓厚。
景山还建有“中国网球特色小镇”,竞赛中心、综合体育馆等设施一应俱全。
走在景山的大街上,总能看到网球场上大汗淋漓的男女老少。毕竟景山有句话:“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
在这里,背朝天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球拍。
彭菊芳今年62岁,打高尔夫球已超过35年。
除了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奶牛外,其余的空闲时间他都打网球。
他曾多次获得网球冠军,并培养了超过3000名学徒。
邹俊成和曾繁英这对70多岁的夫妇,打网球已经30多年了,他们还带着儿子和孙子一起打网球。
京山不仅把网球变成了一项全民运动,也把这座城市变成了网球运动的“活动中心”。
大大小小的网球赛事在景山举办,世界各地的网球高手纷纷涌来,一展身手。
郑钦文10岁时,在京山举行的湖北省青少年网球邀请赛上获得单打第一名。
2021年,群众网球首次作为比赛项目列入全运会,比赛场地为京山。
近年来,京山承办了国际网联青少年U18巡回赛、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协会、中国(京山)网球节等一系列国内外赛事。湖北“乡村网”与社区和农村代表队也已在京山举行。
几乎每个月,京山都会举办比赛。
以京山为中心,网球运动的触角似乎正在向更广阔的世界延伸。
但如今的京山已是“中国网球之乡”,但30多年前,京山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
30多年前,10名京山网球爱好者组成代表队参加湖北省高级网球公开赛。然而谁也没想到,他们夺得了冠军,一下子轰动了全县。
代表队中有一位供电局老领导。他希望在京山推广网球运动,就画了一张图送给供电局25岁的男孩彭菊英。
彭菊英拿着铁锨,修建了京山第一个网球场,成为京山网球的奠基人物。
从此,网球之风越过政府机关的高墙,跨越三十多年,吹遍了北京、山西的大地。
景山的网球场越来越多,热爱网球的人越来越多,获得的与网球相关的荣誉也越来越多。
网球运动在京山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教育要从小抓起,冠军要从小培养,景山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湖北省网球学校(以下简称“网校”)是一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省校市办”示范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公立职业网球学校。位于京山。
该校曾邀请澳网、温网双料大满贯冠军郑洁担任名誉校长。
2018年才成立,但却聚集了许多优秀的网球人才。
当教练在网球场上询问谁获得了省冠军时,在场的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
来源:你好网球
该校国际训练班由职业网球队退役运动员任教。学费一年4万元,与普通学校相比并不便宜。
不过,还是有家长不在乎学费,一进招生办公室就决定报读这个班。
自从郑勤文夺冠后,副校长的电话从早上七点就开始响,一直没有停过。都是家长打来的电话,想要进入这所学校接受培训。
但在当地,进入网球学校并不容易。
学校每年深入当地幼儿园,对3000多名孩子进行五轮测试,最终录取30名学生。录取的学生有极其突出的文化体育需求。
网校小学部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当地最好学校景山小学的平均成绩。
来源:时代周报
每年都有近三分之一的初中生通过网球人才等方式晋升到全县最好的京山一中。
网校高中部也在京山一中。网球专业学生单次录取进入985、211院校是其目标。
网球学校甚至有“上网球学校,上名牌大学”的口号。
2023年,网校注册学生收到了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来源:湖北省网球学校公众号
除了读书声,网球学校里还充满了挥拍、击球时的风声和学生汗水滴在球场上的淅淅沥沥的声音。
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成功之路上的BGM。
网球氛围浓厚的京山,仿佛就是湖北的一个缩影。
在湖北,网球可以说是一项全民运动。
湖北各地青少年体校均开设网球课程,政府还出台了青少年网球训练专项资助政策。
在武汉,网球技能训练被纳入青少年体育夏令营。不到十年的时间,近13000名青少年接受了免费的网球技能培训。
网球场的数量与人们的体育热情密切相关。截至2022年底,湖北网球场在全国排名仅低于广东,高于北京、上海。
沿着时间线回溯,我们会发现湖北人很早就与网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1年辛亥革命前,武汉许多教会学校开始练习网球。
1905年,武汉西商赛马场旁修建了网球场。 1920年代起,网球成为湖北省联运会的比赛项目。
传承百余年的“网球基因”,赋予了每一枚闪亮的金牌“湖北品牌”。
中国网球史上三个突破“第一”都与湖北有关。
2004年,湖北人李婷在雅典奥运会上与孙甜甜搭档夺得网球女双金牌,改变了中国网球从未获得过奥运金牌的局面。
2011年,来自湖北武汉的李娜夺得法网冠军,成为首位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中国运动员。
2024年,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创造历史,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网球单打冠军。
在这项长期由西方主导的运动中,几位湖北网球运动员为中国人创造了高光时刻。
不仅如此,严大翠、潘冰、于立桥等众多中国网坛知名运动员均来自湖北。
一些网球冠军回到家乡后,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代代传承,成为年轻一代成长路上的守护者,逐渐将湖北打造成网球冠军的摇篮。
郑勤文胜利的背后,还有无数整装待发的“郑勤文”。
我们相信,属于湖北、属于中国的下一个冠军已经在路上,迟早会到来。
参考:
1、《湖北京山:让网球“种子”茁壮成长》县广播
2.《京山“村网”别开生面——这里的人们为何情牵网球?》 新华社
3、《湖北网球为什么能?》长江云讯
4.《为什么湖北诞生了这么多“网球英雄”?》 36氪
5、《李婷李娜郑钦文群星璀璨……湖北网球为什么这么强》齐鲁晚报网
6.《中国网球之乡:养牛大爷修建第一片沙土球场,开设网球学校培养青训精英,贵族运动成全民运动》九派新闻
7.《郑钦文夺冠带动京山网球运动升温》 景山传媒中心
8、《京山“村网”别开生面——这里的人们为何情牵网球?》 新华社新媒体
9.《中国唯一的网球之乡,还在等一个冠军》 读书城工作室
2024 年8 月29 日
监制:视觉纪事报
编辑:李寅
微博:视觉纪事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以来微博和小石一起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